夜聽雨水的洗滌聲
靈魂醒來。
世間的天空被淹沒,
海浪叫囂幻象。
在晃動的時刻,
今天的紋路,
稍縱即逝,似有還無,
帶你到何處?
有,
無,
美妙在剎那
——雨滴微笑,傾倒憂愁。
( [生死空茫] / 一行禪師 )
手上捧著一行禪師的中譯詩集。讀禪師的詩,總是不免淚眼婆娑,時常停下來掩書嘆息。
十多年前,我帶三本禪師的英譯詩集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回國,贈送給出版界的友人,希望能夠看到中譯本。之後,一行禪師的著作被陸續翻譯成中文,然而詩集始終沒有出現,估計這是最困難的工作。如今,看到大塊出版的詩集,非常驚喜。
這本中譯詩集是直接從越文翻譯而來的版本,並非禪師的英譯詩集再轉譯。因而多了二十多首英譯本未收入的詩。
非常感恩一行禪師的詩被如此珍重的對待。
一行禪師在1945年,於越南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,《秋昏笛聲》。當時他是23歲的年輕詩人。
可以說,他先是以詩人獨特的感官來觀看世界,爾後,才慢慢成為受眾人愛戴追隨的禪師。詩人詩魂一直在禪師之中。
詩,是更接近他靈魂的語言。
讀他的詩,等於是跟隨禪師歲月的足跡;從他悲憫多情的眼睛,望進世間的殘酷無情。跟著他心碎,也跟著他在一念之轉,獲得救贖。世間有那麼多的殺戮和悲傷,然而在某一刻,禪師依然可以聽到雨滴中的笑聲。
這些智慧的詩句,如此不著痕跡,鑿入人的心坎裡。但願魯鈍如我,有朝一日,也可以循著禪師的詩句,聽見雨滴在微笑。
想起在英國和禪師僻靜的那些時日。禪師每天提起毛筆,在白色宣紙畫上圓,為越南貧童募款。每一個圓,有了他的落款,可以募得100英鎊。他身在法國梅村,心在家鄉越南。
然而,他的悲憫豁達如噴泉的水滴,墜落八方。
他說:
地球攜我們所有人上路。
坐處,又如火車的二等座。
到達目的地,就得下車,
座位將被打掃,讓位於他人。
每位僧人,能在草蓆上的蒲團坐多久?
雖如此,也應安坐,
卻非永不需讓座,
也無要下車的站台。
火車,
心中充滿火的車,
將載僧人至何處?
………………….
(節錄自[入流] )
此刻,讓我們安坐,在草蓆,直到下車那一刻。


Комментари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