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霸凌底下

最近有機會跟幾個青少年工作。青少年最煩惱什麼呢?考試和霸凌。


然而我發現,面對霸凌,有許多不同的反應。有些人默默承受,有些人會告狀,也有些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在做消極式的反抗。霸凌不僅來自同學,也可能來自老師。

我問傑森是誰在霸凌他,他說是一個在運動方面很傑出,得了很多獎的同學。

為何要接受他的凌辱呢?不能夠反擊嗎?

傑森的回答讓我大開眼界,他說:「因為他得獎了,而我沒有。相較之下,我就沒有社會產值。」傑森以十分成人的邏輯回答我。


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教導小孩,他們的存在價值,必須依賴他們的「社會產值」?這樣的功利主義造就了小孩無法看見自己身為人的存在價值,無法維護自己的尊嚴。也可能因此加入欺負那些更弱勢,可能運動不好,羞怯,或功課平庸的小孩。

傑森認為自己對學校比較沒有貢獻,屈居弱勢,於是任由這個同學霸凌,賦予他的行為正當性。傑森以為自己沒有價值,因此失去護衛自己的權利。


另一個少年阿峻,因為上課經常望著窗外發呆,每天被老師留下來罰寫一些無意義的句子,一直寫到天黑。我問阿峻,分明知道一定會被留校罰寫,為何還是繼續做同樣的事?

阿峻的回答令我莞爾:「我討厭那個老師,如果因為他處罰我,我就改變行為,那我就認輸了!」

原來如此,在無法抗衡權威的體制下,阿峻以他青春的時間和體力,進行他消極式的反抗。輸的是誰呢?



5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